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览
日期:2023/7/6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77
一袭白褂,一身责任,一腔热血,一念执着。
当疫情来临,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才换来国泰民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在疫情退后,他们前行的脚步,仍未停止。
探讨感染肝病学科发展面临的“困境”,挖掘优秀中青年专家的成长历程,展现中青年专家的原貌与新知,“对话主力军”,精彩等你来!
“对话主力军第二期”,让我们跟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感染科副主任陈韬教授,回顾一位医者的宿命之旅,见证新一代感染人的责任与担当,见识与观点。
01
偶然之中有必然 生命至上见大爱
人活于世,无论是偶然还是必然,都是难以忘怀的珍贵。能够从医,用陈韬教授自己的话说,是相当偶然的。因为,在他的大学志愿中,医学被列为第二专业,由于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才偶然进入医学领域。
和多数大学生类似,对于未来,陈韬教授也曾迷茫。不过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陈韬教授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用一生的时间去从事医疗行业。
这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在沟通中我们得知,是患者。
“在我本科就读医学院校时,有一位同学发生了肝衰竭,可能是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整个住院期间,我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但是很不幸,他还是离开了。那时我就在想,或许我可以从这一疾病领域去努力,进而守护自己的朋友、亲人。现在我也确实从事了肝衰竭领域,所以如今看来,从事感染科,是偶然之中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患者不仅推动了陈韬教授从事肝衰竭领域,也影响了他后续的诊疗行为。
在访谈中,陈韬教授分享了两例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例。第一位是一个中年男性患者,因肝衰竭入院,患者有乙肝合并丙肝病史,但由于个人原因,并没有得到积极的诊治。他的经济能力有限,父亲是一位伤残军人,而他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在经过积极救治后,患者转危为安。他的父亲哽咽感谢,因为对他而言,这位患者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唯一的支撑。在此过程中,医生挽救的不仅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一个家庭。
第二位是一位感染的患者,患者年龄不大,只有14岁,但从7岁开始就频繁住院,却始终未得到明确的诊断,治疗难度很大。陈韬教授详细了解病史,经过一系类复杂的检查,终于明确了诊断--黄色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所以才会出现反复发热、反复感染,最终在单侧肾切除术后,疾病得到明显缓解,目前规律随访长达14年。
一路走来,陈韬教授始终坚持生命至上,在他的门诊和病房,只要患者有求而来,他都会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哪怕患者家属都已经在考虑放弃,陈韬教授团队仍在积极救治。
在陈韬教授看来,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与病人沟通,与家属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同意,是继续进行医疗诊疗工作的必要前提。所以对于医生,要求综合素质达标,不仅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也要有较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成功一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02
临床行政多面手 思考永远在路上
终末期肝病是目前临床所面临的一种常见的疾病,感染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虽然由宁琴教授主导发布的2018版、2021版《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为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诊治提供了规范化的诊疗指导意见,但在此领域,仍有许多悬而未诀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抗感染治疗的时机、疗程、药物剂量的调整、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等,还有待更多的研究。陈韬教授团队近五年针对终末期肝病合并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多项研究,其结果陆续在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了更多参考。
除了担任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的职务,陈韬教授同时也是感染重症监护病区的负责人,在临床工作中,他总能很好地平衡二者的关系。“行政主任所面对的,更多是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的内容,包括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评价反馈等,而感染重症监护病区的负责人,更侧重于患者的收治,收治后诊疗方案的确定,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以及开展之后的评价反馈,所以更多是偏向这些医疗工作的要点,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如能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可互相促进,使两方面的工作更好地开展”。
繁忙的临床和行政工作,并没有让陈韬教授停下思考的脚步。在他看来,当前感染科亟需进行两大突破:
一、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努力提高感染科的临床诊疗能力。“以前我们感染科经常治疗的病种都是各种慢性肝病,对于感染以及危重症临床救治的能力相对不足,以同济医院为例,收治患者的病例组合指数(CMI)要>1.8,才能实现按病种付费,如果仅收治慢性肝病患者,远无法达到这样的难度系数,这推动了我们去收治更多的有并发症、合并症,能够真正反映、锤炼我们诊疗技艺的病例”。
二、随着新冠疫情逐渐缓解,未来感染病学科将会面临怎样的新发突发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如何进一步拓展感染病的临床诊疗范围,也是摆在感染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在访谈最后,陈韬教授还谈及对互联网医疗的看法。“疫情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模式,有些患者受疫情影响,无法及时到院就诊,此时,互联网医疗为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定帮助。希望以后能够与肝胆相照平台多多合作,为患者做好服务”。
确实,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肝胆相照互联网医院已经上线,相信将为广大医患带来更完善、更便利的诊疗体验,期待更多的医者加入,让我们一起服务公众,改善医疗。
曾经,他们白衣执甲,逆行而上,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如今,路在脚下,心系远方。他们跋山涉水、步履不停;山高水长,映照初心。
在访谈中,我们看到了当代感染人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勇气和决心,这也让我们对中国感染学科的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感染病未来之发展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