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

电话:010--6372564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1幢-1层

科普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园地

郑素军教授:乙肝低病毒血症有哪些危害?如何调整治疗药物?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日期:2023/9/22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179



                                                                            1、低病毒血症有哪些危害?


                                                                            2、发生低病毒血症,如何调整治疗药物?


                                                                                        3、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肝胆相照:低病毒血症有哪些危害?


郑素军教授:的确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乙肝感染者或者肝炎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即使用现在的强效低耐药的一线的药物,像恩替卡韦、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或者国产的艾米替诺福韦,病人治到48周以后,有相当部分人的DNA还能检测到,但是小于2000,像这部分病人就叫低病毒血症。
这部分病人如果不加以控制或者改变治疗的策略,轻者会增加耐药,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肝纤维化进展的风险,可能增加肝癌的发生几率,所以针对低病毒血症,我们要认真对待,及时调整治疗的策略。



肝胆相照:发生低病毒血症,如何调整治疗药物?


郑素军教授:低病毒血症患者吃了药以后效果不是那么理想,DNA还能测到,但不是很高的这类群体,在治疗的时候,要考虑药物之间有没有不同的类别进而起到互补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原来吃的是恩替卡韦,核苷类似物这类药,出现低病症血症以后可以换成,或再加上另一类药,叫核苷(酸)类似物。像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或者艾米替诺福韦,有一部分也可以联合干扰素。但反过来讲,假如病人先吃的是核苷(酸)类似物,那么我们可以换成或者加用恩替卡韦,同时也可以联用干扰素,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做个体化的选择。


肝胆相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要注意什么?


郑素军教授:对于一部分优势人,长期吃核苷(酸)类似物,表面抗原低于1500DNA检测不到,呈阴性,还有一些免疫控制期的人群,表面抗原低于1000以下,DNA阴性,转氨酶正常,打干扰素后高达40%的人表面抗原可能会清除掉,所以干扰素对于这部分人群,是有望让乙肝获得临床治愈的。
打干扰素之前,作为大夫首先要对病人进行判断,除了优势人群以外,看他还有没有其他禁忌症,有没有自身免疫性肝病、甲亢、类风湿等,有无没有控制的高血压,眼底有无出血,都排除掉以后再使用干扰素。
干扰素的常见副反应,一是流感样症状,一针下去以后病人发热了,还会出现一些,即使一开始筛查了自身免疫肝病等,也要注意他可能会出现新的相应的紊乱。所以具体来讲,在治疗过程中针对一开始出现的发热,可以用一些消炎镇痛药,针对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白细胞、血小板的下降,一般第一个月每周都要查血常规,如果中性粒绝对数降低,小于750个每立方毫米,或者血小板计数小于5万,我们可以减少剂量,甚至暂停,稳定以后每三个月查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定量、DNA水平,看看能否达到把表面抗原降下来的治疗目标,每三个月也可以查一下甲亢这些免疫指标,看看有没有激发其他的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