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览
日期:2021/7/20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157
常州喜迎盛会开,春秋古城迎贤来。作为我国肝胆病领域学术水平、规模影响均居前列的盛会之一,第十一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于6月26日在江苏常州圆满落幕。会议期间,约1200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深入交流肝病学术研究成果,探讨肝病防治大计。
分会场一
2021-6-25下午分会场一为肝衰竭-人工肝分会场,交流形式丰富多彩,包括3场辩论赛,6个大会主题发言,2个论文交流。
第一场辩论赛辩论主题是东西方ACLF内涵是否存在差异。正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海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蒋永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游绍莉教授采用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认为东方型(HBV)与西方型(酒精)肝硬化基础上ACLF可采用相同多脏器衰竭诊断标准,但器官衰竭cut-off存在差异;而反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彭亮教授则认为,中西方ACLF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西方为酒精性肝病,存在强烈的全身炎症反应,而东方是乙肝病毒引起的免疫、代谢失衡,全身性炎症反应出现较晚,不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及治疗方式。
第二场辩论赛主题是非生物型人工肝能否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中长期预后。正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白浪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陈金军教授、安徽省立医院李磊教授采用段钟平教授团队、李兰娟教授团队的成果作为支撑论点,结合ACLF的发病机制,血浆置换的机制,及循证医学证据,认为人工肝能够改善中长期预后;而反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荣宽教授、青岛市市立医院辛永宁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林建辉教授认为,人工肝是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可以暂时替代肝脏功能,起到桥梁作用,但不能复制人体肝脏的功能,因此解决远期预后,不能只靠人工肝这一个方面,需要综合治疗。
第三场辩论赛主题是:我们到底需要生物人工肝吗?正方段钟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鄢和新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霍小林教授认为,生物型人工肝可以更好的模拟肝脏的功能,通过体外循环支持,进入体内的活性因子启动肝脏再生对肝衰竭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而反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龚晓兵教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邬小萍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甘建和教授认为,生物型人工肝存在很多困难,种子细胞很难选择,没有一种细胞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种子细胞如何培养,又如何在生物反应器中起作用,这“三难”限制了生物型人工肝的使用。
注:辩论环节正反双方仅作观点陈述,不代表个人立场。
接下来是6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高毅教授对“全生殖源体内生物人工肝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详细和深入的讲解;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教授从实验室的角度讲授了“细胞属性转换和基于细胞的治疗”,惠教授认为再生医学的一个基本点是基于细胞的治疗,核心是获得用于治疗的细胞,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肝细胞(hiHep细胞),有成为种子细胞的潜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周平教授生动阐述了“HepAssis2生物人工肝40例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为生物型人工肝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丁惠国教授从两个病例入手,系统阐述了“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临床诊治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南京市第二医院杨永峰教授报告了“血管性肝病相关肝衰竭”,指出肝组织学检查是明确肝衰竭病因的金标准,根据病理表现找出病因,明确诊断,才能有的放矢的治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韬教授介绍了“炎性细胞因子在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细菌感染是ACLF的常见并发症,CRP和PCT预测ACLF感染不佳,该课题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建立了HBV-ACLF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模型,为HBV-ACLF相关细菌感染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最后优秀论文交流阶段,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张晓慧教授介绍了“柚皮柑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3D模型的脂代谢紊乱机制”;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梁静教授介绍了“肝炎病毒与非肝炎病毒因素诱发的HBV-ACLF患者预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