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

电话:010--6372564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1幢-1层

新闻速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览

“健康肝·中国行”正式起航!5年,100家医院,千万价值,惠及无数患者

日期:2021/7/27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415

      7月27日,在第11个“世界肝炎日”即将来临之际,由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主办,和瑞基因、阿里健康公益支持的“健康肝·中国行”全国性公益活动在北京启动。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月永教授、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周海洋、和瑞基因CEO周珺等多位权威专家和嘉宾汇聚一堂,围绕中国肝癌防治和肝癌早筛策略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宣布为期五年的“健康肝·中国行”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据了解,“健康肝·中国行”公益活动将从2021年7月持续至2026年7月,为肝癌高风险人群提供价值千万元的早筛检测和保险保障服务,覆盖全国范围内100家医院,通过设置健康知识库、组织专家在线义诊、开展微信公众服务,并进行线上线下的健康讲座等,协助临床医生普及肝病及肝癌防控知识。



 

图片

“健康肝•中国行”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开展肝癌早筛助推提升5年生存率
 

      自《“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癌症预防与筛查、癌症早诊早治相关政策连续出台。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低于46.6%,而强化深入肿瘤早筛、早诊、早治将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有力抓手。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慢性肝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我国当前的肝癌防治面临挑战,据Globocan2020数据统计,中国2020年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新增41万例,我国的发病人数几乎占全球的一半。目前为止,我国肝癌的五年总生存率仅为14.1%,且每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非常接近。其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肝癌高危人群筛查没有普及,早期诊断率低,导致70%—8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中晚期;其次,肝癌切除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高达40%—70%。

 

图片

庄辉院士


      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表示,“肝癌患者如果能在早期或极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施行根治性治疗,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支出,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阻断炎癌转化,为肝癌早筛提供中国方案
       我国肝癌的发病特点大多遵循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渐进性阶段,肝硬化是肝癌发生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85%—95%的肝癌具有肝硬化背景。如果能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及时筛查,防止更多病人从慢性炎症转化为恶性疾病,阻断炎癌转化的进程,则是应对我国肝癌目前挑战的有效方案。 在“科学研究+临床实践”的双轮驱动下,我国的肝癌早筛技术体系近年取得了突破进展,对于肝癌的筛查手段,除传统的风险评估、甲胎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测等外,液体活检技术也为发现早期肝癌提供了新方法与新思路,助力肿瘤防治水平提升。 而将肝癌的关口前移,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的监测、诊断和治疗,只有早期诊断的病人才能获得远期的生存期。2021年,《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发布,作为全球首个聚焦肝癌早筛的专家共识,首次提出了“金字塔式分层筛查模式”,并突破性地将cfDNA全基因组测序纳入了肝癌早筛全流程中,通过初筛、精筛、早诊对中国目标人群进行精准分层,有效提高早期肝癌检出效率,为构建“肿瘤早筛中国方案”奠定基础,是对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筛查策略的积极探索。 肝癌防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程
 

图片

徐小元教授


      肝癌早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公众认知、政策扶持等多个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合力打造肝癌防治生态圈。“我们现在早诊早筛面临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民众的科普意识、自我保健的意识、参与筛查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在早筛、早诊的重视程度上还要更多的关注。此外,方便可行又能让老百姓非常愿意参与的筛查手段也很重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分析。


图片

段钟平教授

      所以,针对这些痛点,此次“健康肝·中国行”公益活动,将通过覆盖全国范围内100家医院的渠道,在医院、专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一次广泛动员,让更多人参与,提高疾病防治意识,也借此提高肝癌早筛的可及性。本次活动还将早筛检测和保险保障服务相结合,也是对“早筛技术+医疗保障”的普惠医疗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段钟平教授也高度肯定了这次活动:“'健康肝·中国行'这个全国性的公益活动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一方面聚焦肝癌筛查的教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肝癌筛查的重视,另一方面把相关的诊治手段通过公益活动的形式尽早应用到病人的身上,最终使疾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能解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提高临床肝癌筛查覆盖率,让我们一起守护肝脏健康,为健康中国做出努力。”


图片

南月敏教授


      会上,南月敏教授分享了《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就高危人群的HCC筛查及预防进行了解读。南月敏教授表示,肝癌二级预防的目标人群就是慢性肝病人群,包括慢性丙肝、乙肝以及其它的慢性肝病人群,重点是筛查和检测HCC的发生。任何原因导致的肝硬化都有发生HCC的风险,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HCC的主要病因,是筛查和检测的重点人群,需要定期筛查,并介绍了相关高危人群的筛查频率和方法。


图片

朱月永教授


      朱月永教授在会上对《中国肝癌早筛策略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朱教授表示,《共识》提出了肝癌极早期筛查策略,包括目标人群筛查方法以及筛查流程。对于肝癌的筛查手段,除传统的风险评估、甲胎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测外,还特别提到了液体活检技术为发现早期肝癌提供的新方法与新思路。


图片

周珺

      和瑞基因CEO周珺表示:“健康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只有全民参与、全社会动员,将技术、临床、企业、政策等投入到战略中,才能尽快地应对恶性肿瘤对中国民众健康的挑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创新公司,和瑞基因将携手生态伙伴们提供肿瘤早筛的中国方案,让一切肿瘤实现早筛早诊成为现实,用民族创新力量为中国肝癌患者造福。”


图片

周海洋秘书长


      会上,各位专家围绕着肝癌的防治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一致认为加强肝癌的筛查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应评估区分出低、中、高危人群,做分层筛查,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尽可能的筛查出极早期肝癌。


      此外,在现阶段,加强基础研究,加强转化应用,加强临床和基础的结合仍然是技术突破的关键要点。在肝癌防治的大工程中,需要基础研究队伍、临床研究队伍以及相关的企业进行跨学科的结合,一起在技术上进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