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

电话:010--6372564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1幢-1层

科普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园地

我国肝癌的“罪魁祸首”,近85%的原发性肝癌由它引起

日期:2021/8/20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22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最新公布的“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2020”显示,全球范围内肝癌每年新发病例约有84万,年死亡病例约78万。其中,我国肝癌年新增41万例,占全球45.3%,年死亡39.1万例,占全球47.1%。可以说,我国是名副其实的“肝癌大国”,而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14.1%。 

我国肝癌患者为何如此之多?我国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什么?如何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主要病因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的最主要病因,约8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和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工作者就明确了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发生存在密切相关性。在排除年龄和性别等影响因素后,与健康人群相比,HBsAg(乙肝表面抗原)和HBeAg(乙肝e抗原)均阳性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为60.2[1] 据估计,目前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2]。我国肝癌患者多数经历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过程,也有部分患者不出现肝硬化,直接发展为肝癌。 可以明确的说,我国肝癌患者多由乙肝发展而来,而我国乙肝患者众多,基数大,这也导致了我国肝癌的高发病率,并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接种乙肝疫苗,助力肝癌预防


因为我国肝癌多由乙肝发展而来,因此阻断乙肝的传播,对预防肝癌有重要意义。乙肝病毒主要经血或血制品、性接触和母婴传播,而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如果母亲HBeAg(乙肝e抗原)阳性,新生儿感染后慢性化率可高达90%[3]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易受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等)[3]

 

·所有新生儿应按0、1、6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儿童应及早补种乙肝疫苗。 ·对于母亲为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内)接种乙肝疫苗,同时还应在出生当天注射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


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最主要病因,乙肝病毒感染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所以乙肝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对降低我国肝癌发病率至关重要。 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发生。临床实践中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现有的乙肝药物,不论是核苷(酸)类似物,还是干扰素,安全性高,治疗效果好,进行长期抗病毒治疗均可减少慢乙肝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目前,主要乙肝药物也进入了医保,服药的经济负担相对较小。


远离肝癌,还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积极接种乙肝疫苗、乙肝患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外,远离肝癌,还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戒烟。吸烟可增强乙肝病毒感染的致癌作用。我国研究[4]显示,吸烟与HBV感染间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与HBsAg阴性不吸烟者比较,HBsAg阳性不吸烟者的肝癌发病风险为7.66,HBsAg阳性吸烟者的肝癌发病风险为15.68。 2.限酒。乙醇90%-98%要在肝脏中代谢为乙醛,而研究表明,人体肝脏每天最多完全代谢80g乙醇,如果摄入超量,就会使血中乙醛浓度升高,而乙醛具有致癌性和致基因突变作用[5] 3.控制体重。身体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者,往往同时存在脂肪肝,而脂肪肝是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多项研究也证实,肥胖和肝癌具有相关性[6] 4.健康饮食。以蔬菜为基础的膳食模式可显著降低肝癌发病风险,膳食来源和补充来源的维生素E均可减低肝癌发生的危险性,也有研究显示,膳食来源的锰对肝癌具有保护作用。 另外,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不吃发霉的食物,饮用清洁水,对预防肝癌也很重要。 近年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乙肝疫苗接种、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预防肝癌危险因素是有效的。乙肝患者属于肝癌的危险人群,一定要警惕发生肝癌的可能性,做好相关预防。


参考文献 

[1].YANG HI,LU SN,LIAW YF,et al.Hepatitisbeantigen and the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NEngl J Med,2002,347(3):168-174.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648-2669. 

[3].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感染相关肿瘤防控学组,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2018)[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0): 2090-2097.

[4]. LIUX, BAECKERA, WU M, et al.Interaction between to bacco smoking and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n the risk of liver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g [J]. Int J Cancer,2018,142(8):1560-1567. 

[5].孙晓艳,王炳元.饮酒与肝癌[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007):1007-1008. 

[6].马俊永,张小峰(综述),施乐华(审校).肥胖与肝癌关系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6,021(005):45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