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普园地
日期:2021/11/8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142
长期以来,大家都是“谈癌色变”,肝癌更是如此。全面地认识肝癌,科学地和肝癌做斗争,可大大降低肝癌危害。随着对肝癌的深入认识,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肝癌的病因、如何早期发现肝癌以及如何更好的治疗肝癌。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与过去相比,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在不断被延长,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而了解肝癌症状,是认识肝癌的重要环节。对于可能出现的肝癌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以免错失早期发现肝癌的时机。
肝癌早期,通常情况下,没有症状或者是症状不典型,但依然可能表现出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缺乏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但很多人并不重视,或者没有想到和肝癌相关,因此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所以提醒大家,尤其是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肝癌高危人群,要注意这些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高钙血症:可引起恶心、精神错乱、便秘、虚弱或肌肉问题;
·低血糖:可导致疲劳或昏厥;
·红细胞增多症;
·高脂血症等。
肝癌的早期症状大多很隐秘,大部分患者自觉有症状时,多已到中晚期,所以单靠症状察觉早期肝癌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定期的筛查和监测,尤其是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更要做到定期筛查与监测。在我国,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高危人群,建议6-12个月做腹部超声+AFP检查1次。对于肝硬化人群或出现肝脏结节者,检查间隔缩至3-6个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增强MRI或增强CT加强筛查每6~12个月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