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览
日期:2021/12/16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409
2021,我们收获《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试行)》、《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
2021,我们依旧砥砺前行,迎来丙肝消除希望!
12月15日,南京市中医院“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项目讨论会”隆重举行,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周海洋秘书长、段淑丽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军教授、蒋龙凤教授,南京市中医院虞鹤鸣院长、感染科张彦亮主任、医务处钱媛主任、检验科章金春主任、信息科孟啸主任、肛肠科刘飞主任、骨伤科俞宁主任、脑病科范刚启主任、超声科黄岩主任、介入科程大文主任、感染科岳巧艳医生、影像科岳婧婧医生出席会议,会议由公共卫生科谢发仁主任主持。
虞鹤鸣院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与会专家的到来,以及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虞院长表示,丙型肝炎是我国重大传染性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面对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南京市中医院积极响应,并坚持“依法、科学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落实丙肝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南京市中医院加强医院管理与学科建设,按照上级要求成立公共卫生科,以推动院内肝病预警和转诊,达到消除病毒性肝炎的目的。“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良策”,希望通过“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示范项目”,在各位专家及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的帮助指导下,南京市中医院能够踏上肝病学科发展新征程,开启肝病学术发展新篇章,推进消除丙肝的公共卫生危害。
公共卫生科谢发仁主任表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可有效作用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使相关部门和系统及时对传染病的病情加以掌握和了解,可为进一步控制传染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在推进“院无丙肝”中具有重大意义。只有院内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健康坝,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切实为丙肝消除保驾护航!。
我国约有HCV感染者1000万例,每年新发感染约为20万例,然而这么多患者在哪?怎么找?用什么找?找到后如何治疗?基于以上问题,周海洋秘书长对“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示范项目”展开介绍。该项目推动构建“院无丙肝5-3-2管理体系”,通过调动五大参与方(医院管理层/医务科、感染科/肝病科、非感染科、检验科/信息科、患者),打通筛、诊、治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两种诊疗模式(非感染科直接诊治、会诊/转诊至感染科、肝病科治疗)。希望通过“院无丙肝5-3-2管理体系”的建立,找寻“丢失的患者”,实现“院无丙肝”!
南京市中医院获颁
“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项目示范基地”牌匾
消除丙肝威胁,我们该如何做?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军教授带来了她的答案。丙肝消除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被提上议程,然而真实世界中诊疗衔接率低,漏诊、漏治率高。目前,医疗机构中50%以上HCV感染者分布在非感染/肝病/消化科,从发现到治疗是非“闭环”状态,医院中丙肝患者漏诊率达65.1%,漏治率达87.8%[1],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改善。制定规范的临床路径以加强筛查和治疗之间的联系,以更好的为CHC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
路径如何制定?江苏省人民医院各科室共同合作,患者层面+医疗服务层面双管齐下,加强部门职能合作,共同协力,为丙肝消除共同努力:
1、加强患者提醒:患者丙肝抗体检查单注明提示;
2、提醒医生:丙肝抗体阳性跳出警示框提示。对非感染科:常规检查丙肝抗体,如果抗体阳性,系统提示管床医生进行HCV-RNA检查,并建议HCV-RNA阳性者至感染科就诊。
3、协助诊治:发现丙肝抗体阳性患者后,通知感染科会诊,并进行短信提示、建立档案。
张彦亮主任分享了《诊疗行为管理实践之丙肝筛查及转诊路径设计》,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积极响应WHO战略号召,在“国家规划和战略、指南及相关标准等工具、药品”等方面加强措施,开展消除行动。但距离WHO消除目标任重道远,仍需砥砺前行。张主任对南京鼓楼医院的院内丙肝管理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南京鼓楼医院开启“监测-检测-随访-治疗”HCV诊治联动模式,在建立针对非感染科的规范性丙肝筛查转诊路径后,丙肝诊断率和转诊治疗率大幅提高。实践证明,院内管理行之有效,通过加强院内丙肝管理,可使“患者、医护人员、医院、国家”多方获益。结合“可治愈、泛基因型、药物降价、国家重视、公众认知”多方面分析,当前是丙肝消除最好的时机。希望通过“院无丙肝5-3-2管理体系”的建立,帮助“院无丙肝”的实现!
为更好地实现院内丙肝消除,探讨建立规范的筛查转诊流程,南京市中医院各位专家献计献策。
医务处钱媛主任发出倡议,从医政管理角度,建议参考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搭建主体架构,建立全院协作系统,所有科室共同参与。制定有医院特色的诊疗流程,从信息系统入手,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开展流程实施,例如app、短信对危急值进行提示预警。参考江苏省人民医院,在患者报告单中进行提示。对全院医护人员开展扫盲培训,针对医院流程、治疗方案进行培训及推广,形成全院“院无丙肝”氛围后,再落实转诊体系。
信息科孟啸主任表示,将在信息系统方面全方位支持,希望能够借鉴各家医院的院内丙肝转诊模式的经验,早日建立具有南京市中医院特色的“院内丙肝转诊体系”。
检验科章金春主任对钱媛主任的倡议表示支持,检验科将全力配合医院流程,利用危急值推送提醒医生及患者,从检验科开始,重视“院无丙肝”。
肛肠科刘飞主任表示,肛肠科每年的手术量较大,约有1万,后续肛肠科将重视手术患者丙肝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患者及时安排复查并上报,并针对患者丙肝抗体、肝功能等情况,在手术时采用不同的消毒程序。未来,外科治疗将与肝病治疗协调合作,与感染科会诊讨论丙肝抗体阳性患者的诊治。
骨伤科俞宁主任表示,骨伤科将积极配合医院管理流程,重视丙肝患者的发现与上报。
超声科黄岩主任表示,超声科是医院中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因此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利用多种方法加强丙肝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前往专科进一步治疗。
针对脑病科范刚启主任的提问:“面对丙肝,如何预防、如何阻断传播?对于脑部疾病合并丙肝的患者,脑外科该如何制定治疗策略?”李军教授进行解答。预防丙肝需要了解丙肝的传播方式,由于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和乙肝病毒相似,都由血液-体液传播,因此职业暴露风险高的外科医师、共用注射器的吸毒人群都是高危人群。除此之外,母婴传播、性传播也需要关注,建议备孕期患者,可以先治疗再怀孕。妊娠期患者可在分娩后进行治疗。脑外科的丙肝患者在治疗时,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以免不良事件的产生。最后,李军教授强调,减少院内丙肝患者,也是减少医护职业暴露的发生。
蒋龙凤主任分享江苏省人民医院丙肝流程制定经验,蒋主任表示,院内丙肝流程制定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领导支持,医务处、信息科、检验科的参与都非常重要。江苏省人民医院重视患者丙肝阳性检出的信息提示,利用警示框、短信、小程序、专人电话随访等方式,争取不漏掉患者,实现院无丙肝。
影像科岳婧婧医生提到,影像学在发现“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病演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优势,未来影像科将继续帮助患者“早发现、早治疗”。
感染科岳巧艳医生表示,结合目前感染科会诊情况分析了全院各科会诊中的遇到的丙肝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强调丙肝扫盲工作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充分的讨论,虞鹤鸣院长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明确部署,丙肝院内转诊离不开医院层面的重视,公共卫生科积极推进,医院各科室积极配合,做好筛查诊治工作,信息科给予技术支撑。多措并举,大力支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丙肝消除,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