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速览
与肝炎博弈,与死神赛跑……2022年,走在肝炎消除前沿
日期:2022/1/12 来源 : 来自本站 浏览量 : 125
从古至今,人类与传染病的博弈从未停歇,历史长河中的九死一生让我们看到,没有心软留情的疾病,只有与死神赛跑的奉献者。
可致儿童瘫痪的脊髓灰质炎、让数万民众闻声色变的“瘟神”血吸虫病、既往现代医药无法解决的疟疾、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传染病天花、世纪疫情COVID-19……面对这些看不见的对手,中国医者从未退却,华夏英杰用不屈傲骨,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勇担抗疫使命,在彰显中国智慧的同时,赢得了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奏响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抗疫凯歌。
面对可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的病毒性肝炎,中国积极应对病毒性肝炎这一全球共同挑战,提供中国方案——学术支持、政策支撑、医保支援……中国医者,将肩负使命,向肝炎消除新纪元阔步前行。
1月7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项目讨论会”隆重举行,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周海洋秘书长、段淑丽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饶慧瑛教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王培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刘耀敏主任、门诊部王昆鹏主任、消化内科何培元副主任、肾脏内科王景福副主任、泌尿外科王志勇主任、小儿内科敬小青主任、检验科孙启玉副主任与陈向华副主任、感染性疾病科张国民副主任、感染控制处赵凯峰副主任、医务处黄慧洁副处长出席会议,会议由医务处韩桂艳处长主持。
王培副院长在致辞中,首先对“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项目讨论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各位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王院长强调,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其中,“沉默的杀手”丙肝隐藏在民众之中。我国约有1000万的丙肝感染者,其中70%未被发现,因此,如何有效筛查出丙肝感染者,从而使其接受DAA治疗,成为当务之急。由于绝大多数丙肝感染者症状并不明显,具有隐蔽性,医疗机构应肩挑重担,成为发现丙肝感染者的主要场所,因此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院内丙肝管理流程十分重要。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能够使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丙肝筛查、管理与处置流程更加规范,以提高丙型肝炎的筛查率、诊断率、治疗率,对消除丙肝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周海洋秘书长对我国丙肝感染现状作简要分享,我国约有HCV感染者1000万例,每年新发感染约为20万例。然而这些患者身处何方?我们该凭借什么方式找到他们,又该如何治疗?基于以上问题,周海洋秘书长对“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示范项目”展开介绍。该项目推动构建“院无丙肝5-3-2管理体系”,通过调动五大参与方(医院管理层/医务科、感染科/肝病科、非感染科、检验科/信息科、患者),打通筛、诊、治三个关键环节,确立两种诊疗模式(非感染科直接诊治,会诊/转诊至感染科、肝病科治疗)。希望通过“院无丙肝5-3-2管理体系”的建立,找寻“丢失的患者”,助力“院无丙肝”!
周海洋秘书长为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颁发“院内丙肝预警和转诊示范项目示范基地”牌匾
吴超教授对南京鼓楼医院联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展开的院内转诊流程进行经验分享,该流程针对非感染科患者建立了丙肝筛查-诊疗的新临床路径,通过院感科、检验科、感染科多学科协作,及时督促丙肝抗体阳性患者行HCV RNA检测,从而加强非感染科丙肝患者发现与处理。除新临床路径外,该流程确立了四大重要环节:①扩大全院非感染科患者开展抗-HCV筛查范围;②提高医院内抗-HCV阳性患者开展HCV RNA的检测率;③加强丙肝患者的转诊率;④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率。项目开展后,院内丙肝转诊成绩斐然,自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非感染科住院患者的筛查率从48.7%上升至79%;丙肝抗体阳性并行丙肝RNA检测从原来的27.3%上升至100%,诊疗衔接率从31%提升至72.8%,丙肝DAA治疗率从20.8%提升至56.6%,为院内丙肝消除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经验。吴教授总结道,从患者、医疗服务两方面双管齐下,可以全面提升HCV的诊断率及治疗率,达成丙肝消除目标。
如何有效筛查丙肝患者?如何开展院内丙肝筛查与管理?如何提升医务人员对丙肝诊疗认知水平……鉴于当前国内消除丙肝所面临的困境,《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试行版)》顺势而生,《管理流程》首次提出院内HCV筛查、诊治整体管理观念,而如何更好的理解与实践,让院内丙肝管理流程更加规范,成为医护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次会议特别邀请饶慧瑛教授对《管理流程》进行解读。饶教授从行政、临床、教育三方面操作流程展开分析:①行政:成立丙肝管理工作组;确立关键科室、人员及其职责分工;设置专人督导检查制度以及管理质量控制指标。②临床:明确院内丙肝筛查目标人群;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查HCV RNA以确诊感染状态;所有HCV RNA阳性病人均应治疗,并建议由感染、肝病专科医生进行丙型肝炎治疗及后续管理。③教育:对非感染肝病科医生、公众及患者开展广泛教育。饶教授总结道,《管理流程》的制定必要且及时,它将帮助医院丙肝管理做到应筛尽筛、应诊尽诊、应治尽治,加速院内丙肝消除。
勠力同心方能开创新局面,满怀豪情才能迈向新征程。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各位专家积极贡献智慧,最终,探讨并制定出具有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特色的丙型肝炎院内筛查管理及处置流程。
一、积极讨论,对下列人员进行丙型肝炎筛查及管理:
1、手术患者、静脉输血及(或)血液制品者、血液净化治疗患者、有创和侵入性操作(如消化内镜、膀胱镜、宫腔镜、阴道镜、支气管镜、深静脉置管术等)前的患者。
2、HCV感染高危人群,包括注射吸毒者,多性伴或男男性行为者,HIV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求询者,HIV阳性患者及其配偶或伴侣,丙肝患者配偶或性伴,既往有偿供浆者,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等。
3、鉴于40岁以上人群抗HCV阳性率较高,动员40岁以上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抗HCV检测,以提高丙肝诊断率。
二、院内各部门、科室明确工作职责
1、医务处:负责院内丙肝筛查管理及处置流程的监管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对各临床科室抗-HCV筛查率、抗-HCV阳性患者HCV RNA检测率、HCV RNA阳性患者转会诊率、治疗率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
2、医院感染控制处:负责院内丙型肝炎预防控制工作,考核HCV RNA阳性患者网络报告情況。
3、门诊部:负责抗-HCV、HCV RNA检测的质量控制及阳性报告情况。
4、信息中心:1)基于管理要求,建立抗-HCV筛查率、抗-HCV检测报告阳性、HCV RNA阳性警示系统,医嘱系统抗体阳性的弹窗提示“请感染科会诊”,定期汇总数据,便于卫生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管理。2)建立HIS、LIS等系统的交汇,便于丙型肝炎检测、诊断、治疗流程的信息收集和评估指标数据。
5、感染性疾病科:负责抗-HCV阳性者及HCV RNA阳性患者的会诊、丙型肝炎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患者随访及患教等。
三、制定处置流程
不畏苦寒自得其芳,奔腾浩荡里汇聚矢志消除的力量。挺起医者不屈脊梁,必将托举起跨越百年的光辉梦想!
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看,消除路上,有风帆高扬!看,理想彼岸,无限好风光!